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当时,对从严检视队伍,正视队伍问题,深挖病灶,治病救人,一体推进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检察干警通过系列学习,提高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检察工作中。
一、积极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全新的监督职能,需积极创新理念和思路,以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公益诉讼的深入开展。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和党性锻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通过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的集中学习与自学,我提高了法学理论素养,拓展了相关行政领域知识,能够更好地运用系统思维将先进的司法理念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以适应公益诉讼职能的新要求。
二、立足监督,履职积极有为。公益诉讼工作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要合理谋划,克服公益诉讼工作中的困难,在积极稳步推进公益诉讼等内领域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等外领域。要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形成“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的办案格局,提高司法办案效率。围绕“公益”诉讼,用检察蓝守护生态绿,积极助力依法行政。
三、抓主抓重,创新主动担当。加大办案力度,落实为民办实事具体举措,持续将生态环境和食药品安全领域案件常态化开展,巩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果,统筹其他公益诉讼法定领域。积极开展新领域案件,深入落实“四号检察建议书”,在文物保护、未成年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积累经验。对内借助各条线信息资源,对外立足监督积极协调。依托跨区域协作机制,携手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编织立体护“河”检察网络。
四、注重实效,践行司法为民。作为检察干警,要以检察事业和大局为重,勤勉奉献,紧盯公益顽疾,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贯彻“环境有价、损害担责、警示世人”的生态保护理念,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对各种不同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细致梳理、不打折扣,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标准,聚焦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法律人的公平、公正深植于内心,甘做公益的守护者。
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我一直坚持的初心,我要一如既往坚持做到公正司法、廉洁司法,在检察事业的长河里默默奉献。通过队伍教育整顿,我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并将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践行检察为民理念,着力办好检察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