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景泰县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加强机动车拆解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工作要求,聚焦县域内机动车维修、回收、拆解行业废物处置乱象,积极创新工作方式,规范治理该行业领域非法拆解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全县52家拆解维修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改,30家无证经营户依法备案。
数据赋能全面调查核实
一是加强数据模型应用。通过“汽车维修企业废机油处置类案监督模型”归集机动车维修企业登记备案、环评审批、纳税申报备案数据600余条,经数据碰撞对比精准锁定问题企业和违法线索72条,同步开展线下专项巡查5次,筛查企业53余家,发现问题27条。二是分类处置问题线索。针对辖区内维修拆解登记注册与实际备案不符情形,依法督促维修拆解企业备案登记。根据发现公益损害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案施策精细化评估处置,影响较小的问题灵活运用线索移送、磋商等方式推动解决,对无资质长期从事回收拆解业务且严重污染环境的3家企业依法启动办案程序。三是严格调查取证。邀请专业机构及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开展检测,围绕许可资质、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处置危险废弃物方式方法、行政机关是否全面履职等问题,全面收集固定证据,立案7件。
府检联动合力整改问题
一是建立协作机制。强化府检联动,积极推动与工信商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明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内容,召开联席会议3次,会商机动车维修、回收、拆解行业监管问题,有效破解监管碎片化难题。二是厘清监管职责。针对机动车维修回收拆解行业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的情况,通过公开听证厘清监管职责,确立以“工信商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方案,细化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确保日常监管及治理整改有序推进。三是联合开展整治。采取“监管+服务”模式,依法制发检察建议7份,督促相关部门及乡镇开展机动车回收拆解维修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停业整顿问题企业5家,责令整改30余家,行政处罚2次,建成拆解车间8500㎡,转移危废物20余吨,规范堆放拆解产品,有效遏制了行业乱象。
系统治理促进规范发展
一是加强法治宣教。联合工信商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聚焦汽车维修拆解行业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问题,通过组织普法讲座、以案释法、发布倡议书等形式,深入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经营主体责任与法律底线,有效提升行业规范经营意识和环保安全水平。二是助力健全制度。灵活运用“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方式,通过办案发现行业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完善监管机制的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机动车回收拆解维修行业长效监管机制。三是抓实跟踪回访。定期回访检查已整改的问题企业,防止反弹回潮。回访发现1家企业出现整改反弹现象,经督促整改仍不到位及时提起诉讼,督促清理转移危废物11吨,有效治理污染环境问题,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