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兼职成为许多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赚取零花钱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导致其中暗藏着诸多危机,尤其那些看似诱人实则危险的网络兼职陷阱,正悄悄将无辜的孩子推向诈骗的深渊。景泰蓝未检工作室提醒家长和孩子们警惕网络兼职中的陷阱,避免成为诈骗“帮凶”。
以案“视”法
17岁的小辉是某中专一名在校学生,一天他在“蝙蝠”聊天软件上结识了一个昵称为“财富”的人,对方告诉他有一个可以轻松赚钱的机会,只需要用两部手机和一张电话卡,通话一小时就可以获得600元报酬。小辉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兼职机会,便叫自己的舍友小君一起通过“财富”提供的二维码进入了一个QQ群,在群里管理员发来QQ语音通话,指挥小辉、小君用另一部手机拨打其提供的电话号码,接通后将两部手机处于免提对放在一起,由管理员和对方进行对话,期间俩人虽然识别出一些诈骗术语,但为了600元报酬没有终止通话,导致被害人被骗45万余元,成为了诈骗分子的“工具人”。最终,小辉和小君也因为自己的法律意识淡薄,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而触犯刑法并获刑。(文中小辉、小君均为化名)
受害者王某讲述,2024年4月11日接到陌生电话称其订购的航班出现故障,以需要改签为由引导其下载名为“云服务”的APP并登录,后对方创建语音通话房间,通过在该房间内的语音通话王某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姓名、银行卡及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告知对方并经对方引导将银行卡单笔转账额度改为20万,在收到银行卡扣款短信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诈骗分子分3笔共转走王某45万余元。
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会通过“轻松日赚百元”、“在家就能做的兼职”、“无需经验,适合学生”等等一些诱人的广告词,引诱渴望独立、经济自由的青少年们成为其诈骗的“帮凶”,来达到他们逃避侦查的目的。这些青少年或许只是想要减轻家庭的负担,或许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一些零花钱,却不料被隐藏有诈骗套路的高薪网络兼职引入歧途。
检察官提醒
(一)警惕“快速致富”的诱惑:任何声称能轻松、快速赚钱的网络兼职,极有可能是诈骗的幌子,切勿被表面的高额回报所迷惑,要理性分析,谨慎对待。
(二)个人信息是隐私,切勿随意泄露:在网络上,您的个人信息是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在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活动时,尤其是涉及兼职招聘的,切勿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三)正规渠道找兼职,安全有保障:寻找兼职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官方招聘网站或经过认证的招聘平台。避免通过“蝙蝠”、“纸飞机”、“事密达”等一些境外聊天软件、来源不明的链接或陌生人的推荐来寻找兼职,以减少遭遇诈骗的风险。
(四)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求助:如果在寻找或参与网络兼职过程中遇到可疑情况,如要求支付押金、培训费或提供个人隐私信息等,请立即停止与该招聘方联系,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你的警觉和及时行动,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保护。
(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检察官鼓励青少年及家人一起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通过增强法律意识,可以更好地识别诈骗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不要轻信“不劳而获”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