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青”是初露锋芒的检察新兵,怀揣正义初心;“蓝”是深耕检坛的前辈,满载实战智慧。“青语蓝说”专栏邀请“青蓝”双方畅谈心得体会与成长期盼,积极营造青蓝相济、教学相长、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愿每一句“青语”都掷地有声,每一次“蓝说”都干货满满……
青语蓝说 第一期

导师 姚莹玉 第三检察部主任
以“青蓝”之名,续写检察血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之语,正是我们人才培养工程的初心——让后浪奔涌、让薪火长燃。从1980年代“传帮带”的师徒制,到新时代“青蓝计划”的系统化培养,变的是机制,不变的是检察机关“把经验交给年轻人、把未来托付给年轻人”的传承精神。此次青蓝计划,是院党组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检战略的关键落子,更是着眼检察事业薪火相传的系统性工程。作为导师,我将根据《景泰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实施青蓝人才培养工程提升队伍素能实施方案(2025-2027)》,以“青蓝讲堂、青蓝结对、青蓝竞秀、青蓝笔耕”等为依托,以倾囊相授的热忱,护佑青年干警成长为“尖兵”,让检察事业的接力赛在我们手中无缝传递。
以“三把钥匙”,开启成长之门
说到导师,内心诚惶诚恐,因为能力水平很有局限性,但愿意和各位“青苗”一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想送给各位“青苗”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忠诚”。将办理重大案件时“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面对复杂局面时“如磐初心”的政治定力,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让青年干警在耳濡目染中厚植“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理念。
第二把钥匙是“专业”。要始终把业务精进作为“终身课题”,主动申领疑难复杂案件,敢于在公开听证、跨部门协作中“亮相比拼”,努力成为各自条线的“行家里手”。坚持“办案+研究”双轮驱动:从检察办案、培育典型案例、撰写检察理论课题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让“办案匠”成长为“治理师”。
第三把钥匙是“情怀”。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检察人更要有“如我在诉”的共情。我会带领青年干警走进公诉开庭现场,感受庭审交锋的魅力;走近12309检察服务中心,学会面对群众时的平和理性;站在未成年被害人面前,感受未成年人司法的温情;回访因案致贫的司法救助申请人,感受司法救助的分量——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最高学分”。
以“双向奔赴”,成就彼此光芒
青蓝计划不是单向的“输血”,而是双向的“赋能”。我期待与青年干警建立“学习共同体”,他们擅长的数字检察技术、新媒体普法模式、跨领域知识结构,正是我们优化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未来已来,唯有互学互鉴,才能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赛道上勇立潮头。
以“时代之问”,共答检察答卷
今天的检察人,正面临“四大检察”融合发展、数字检察迭代跃升的时代考题。如何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从理念变成方法?如何让“检察建议”从“办理”转向“办复”?如何让“枫桥经验”在12309窗口落地生根?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青蓝”一起在实战中寻找最优解。我相信,当青年干警成长为答案的书写者时,景泰检察也将迎来新的高度。